找到相关内容308篇,用时9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何承天与佛教

    受到报应(),有的是来世受到报应(生),有的“经二生、三生、百生、千生,然后乃”,这叫“后”。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人们在“超生死,得解脱”达到“涅檠”境界之前,永远在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...欲”完全是虚伪的欺骗。  何承天作《报应问》,依据当时的科学和常识对佛教的“报应”说进行了批驳,说这种“学说…‘言奢而寡要”、“譬迂而无征”。他说,佛教不是说杀生受吗,天鹅在池塘中浮游只吃青草,不吃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464845.html
  • 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研究

    理论根据就是神不灭论。所谓“三”即所谓“”(今生受)、“生”(来生受)、“后”(二生、三生、百生乃至千生受)。而“三”的主体担当者即是永恒不变的灵魂,即神不灭论,也就是《三法度论》中所...又与殷仲堪“论《易》体要”,对《周易》亦加重视。总之,慧远是一位兼通内、外学的佛教学者。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他的佛教哲学思想。  慧远佛教的中心思想,是泥洹常住说,即法性不变论。《高僧传·慧远传》说: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1264983.html
  • 刘宋至杨隋间高僧新传小集(下)

    都市。晋侯杀赵朔,感陷厕之悲。齐主害彭生,有坠车之痛。夏祚颠覆,桀之罪也。殷宗殄丧,纣之过焉。故知因果之义,陆离难准。业报之理,参差不定。所谓:生及后也。”  请疑公子曰:“若以自然之计,于义...起恶。恶人恒自起恶,无容一念生善。是则荣枯宠辱,皆守必然。愚智尊卑,永无俊革。岂其然乎?决不然也。又若以修德之人,翻感忧戚。行善之者,反致沉沦。以为自然之命,亦不然也。若行善而望,去善更遥。修德以邀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1266061.html
  • 平淡是真

    那样戒除淫欲,假如说邪淫者会失去人身的话,你也许会以为没有亲眼看见而产生怀疑。但是由此而诱发的如顾城那样的“杀妻灭门”的事情古往今来真是不计其数。佛教的“五戒”是做人所要坚持的最基本的戒律:不杀生...人们明白得深切。大多数父母选择无言,或故意打几句闲叉,不忍心过早地让含苞未放的孩子们知道生死的个中之真,宁愿选择让他们渐渐在成长中去闻思感知。中国老百姓有句古话,养儿才父母恩——生儿育女,是为人父母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5667220.html
  • 现代佛教中评论的总评

    恐怕是藏、汉言语不通,译人译错了罢。往生是生,并不是,所以《弥陀经》中,持名一心不乱,要到临命终时,才能往生。无论在十岁,二十岁时,能持名一心不乱,也要到将来命终方能往生,如何能生来去自在呢?...,这理是密教上,也是根本要了解的。要说是三十年、五十年的修行,这一生一世便可以成佛,不但这“生”字与那经文“身”字不符,况且时间是自心生灭所的假相,一世的生死不过意识的改变,那第七识如同顽石一般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368518.html
  • 业因果报定律

    观察,不能仅局限于眼前、今生。  按佛经说,业因之果报,依其成熟的时间,分为三种报应方式:一是(现世),果报在眼前、今生便能成熟,这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,如学习工作,前便见成效(士用果):信修佛法,不久便身心获益:犯罪违法,前便遭法律制裁、众人唾弃等等。二是生,今生造业,来世受,而今生所受果报的因,自然要追溯于前世了。经云: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: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这主要...

    佛 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768606.html
  • 圆霖师父在海公上师座前的故事

    的饭,还要骂佛教,能算是出家人吗?"  那人一时激动起来,扯着脖子大骂:"了成,你也不是个好东西。"话音刚落,突然说不出话来,在那里痛苦不堪,在场的出家人嘴上不讲,心中都认为这是。  在那个...找到他的根,这样一刀下去,就能彻底解决。否则,在枝蔓上费了老大的劲,效果也未必理想。  每次,讲到老上师临终的那一刻。结跏趺坐,安然舍,预知时至的时候,老人眼中透出更多的光亮。他认为,这是上师一生最...

    坚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2371281.html
  • 法雨涓滴

    ,盖以宿业所致,殆转重、后、轻,于此时以了之乎。玄奘法师临终亦稍有病苦,心疑所译之经,或有错谬。有菩萨安慰言:“汝往劫罪,悉于此小苦消之,勿怀疑也。”当以此意安慰汝母,劝彼生欢喜心,勿生...力祛俗议,冀亲恩。或可消除不孝之罪于万一。耶。  夫老人行解超迈,中兴净土,旁护诸宗,显扬佛法,隐淑世风,近百余年,所不多见。开导学人,语语沉实。流自肺腑,本诸经论。不炫奥秘,如谈家常。应折服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0973373.html
  • 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

    佛外道源流 附佛外道在中国的炽盛,虽然是近世的事,但溯其渊源,亦甚为深远。以神通获取名利、分裂僧团、自立“五法”欲图佛陀教主之位、多次谋害佛,因而遭受生身堕陷阿鼻地狱的提婆达多(调达),堪称一切附...,即颇袭取其说。此外,明清以来流传的附佛外道,还有多种。 附佛外道的特质与祸害 中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附佛外道,大略表现出以下共同特征: 一、其教首率多自称或被徒众称为佛、菩萨降世,或自称苦修悟道,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2876369.html
  • 蒋九愚:慧远大师“形尽神不灭”思想探析

    思想的影响,但是它绝不同于中国传统报应思想中起赏罚、主宰作用的“天”或“天帝”之类的人格神,如《尚书·伊训》说“惟上帝不常,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”慧远《三论》云:“者,善恶始于此身,即此身受;生者,来生便受。后者,或经二生、三生、百生、千生,然后乃受,受之无主,必由于心。心无定司,感事而应,应有迟速,故有先后。先后虽异,咸随所遇而为对,对有强弱,故轻重不同,斯乃自然之赏罚,三...

    蒋九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3879414.html